藥財有道| 重磅!云南茯苓產地深度調查(投稿資訊)
云南是茯苓的核心產區,其種植面積、產量的變化,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都影響著市場價格走向。為準確預判茯苓未來的市場走勢,筆者對云南產區進行了詳盡的產地調查。
一、云南產區的三大片區已成鼎立之勢
云南省境內適宜用作茯苓種植所需椴材的云南松和思茅松資源豐富,茯苓種植歷史悠久,一直是國內最大的茯苓種植區,2010年以來,因為松樹資源開發利用的變化以及各地林業政策尺度寬嚴不盡相同,茯苓種植的主產地發生了許多變化,例如大理州,2016年之前,是全省種植規模和產量最大的產區,隨后,由于環境保護與天然林保護的需要,大理州出臺了嚴格的林業監管政策,茯苓種植規模逐年萎縮,實際產量已經不敵普洱市和楚雄州。
根據楚雄州和康中藥材產銷協會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以州市為評價對象,2021年度種植規模和產量最大的州市分別是普洱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麗江市、臨滄市。其他州市可以忽略不計。以產區劃分,滇西地區為最大產區,包括了大理州、保山市、臨滄市、怒江州蘭坪縣,其次是滇南地區,主要是普洱市,最后是滇中地區,包括楚雄州、麗江市的華坪縣、永勝縣和昆明市的祿勸等縣。從質量上進行區別,滇中地區與滇西地區大部分縣市的的茯苓質量居上等,滇南地區因為氣溫高、降雨多,茯苓生長速度較快,導致緊實度等方面要次于其它產區。
二、林業政策、林產品市場對茯苓產業化發展的影響
林業政策是影響茯苓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十世紀末,國家為了根本性治理水土流失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實施了“天保工程”,云南省林業政策不斷收緊,長江上游金沙金流域的有關州市的松木采伐指標不斷減少,對盜伐松木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強,這就迫使一些傳統種植縣份紛紛放棄了茯苓的產業化發展,例如楚雄州的大姚縣、姚安縣、永仁縣,歷史上曾經是茯苓的主產區,上世紀五十年代,這三個縣都屬于大姚縣,所產茯苓統稱為“姚茯苓”,質量上佳,在市場上頗有名氣,最高年產量曾高達5200多噸,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嚴格的林業保護政策使得當地群眾不再進行茯苓種植,2021年,這三個縣共產茯苓鮮品僅有360多噸,約占楚雄州當年總產量的1.5%。
在云南產區,茯苓種植規模比較大的幾個縣市幾乎都是林業大縣,如景谷縣、雙柏縣、云龍縣、景東縣、永平縣等等。這些林業大縣既有豐富的松樹資源,同時又是以松木為原料的造紙、鋸材、木片、木制品、膠合板、纖維板等林木產品或者以松脂為代表的林化工產品等產業化發展的重點縣市,這些縣市聚集的一大批林木產品生產企業,是當地稅收的主要來源,松木是這些企業的主要生產原料之一,當茯苓價格上漲,拉動種植市場的原料需求時,這些企業往往難以收購到能滿足生產需要的松木,這時,企業不得不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向林業管理部門施壓,臨時出臺這樣那樣的政策調整有限的松木的市場供應問題,最終影響到茯苓種植業的正常發展。以楚雄州雙柏縣為例,該縣通過招商引資,建有纖維板、膠合板等企業,同時還有十余家規模大小不一的木材加工廠,境內的8個國有林場每年都有一定的木材砍伐指標,除去可以加工鋸材的松木,剩余的統稱柴火,其中大部分都是纖維板廠的生產原料,但是,小頭直徑在8公分以上的松木又是種植茯苓的椴材,多年來,像這類椴材的松木,纖維板廠的收購價一般在300元左右,而茯苓種植戶為了獲得椴材,就紛紛提高收購價,2021年最高收購價格達到每噸600多元,纖維板廠在價格戰面前一籌莫展,只能求助縣委縣政府,在利益分配機制市場化面前,政府也只能對國有林場施加一定的政策壓力,并不能完全干預整個松木流通市場,畢竟,種植茯苓能讓老百姓增收致富。
三、目前云南產區存貨龐大,價格持續走跌
截止4月22日,云南省內的茯苓丁存貨不少于3000噸,藥廠投料需要的茯苓坨、茯苓亂塊、二皮、碎粉不少于2000噸。春節以來,不過篩的茯苓亂坨從23元跌至目前的16元,過篩貨跌到18元左右,過篩的統丁從34元跌至27元左右,中心丁從最高價40余元跌至33元左右。目前,云南各產地的統丁存貨的原料成本都在25元左右,有的甚至達到28元,以現在的價格出售,幾乎都是虧本買賣。價格下跌不符合所有茯苓種植者與加工者、經營者的利益,因此,進入四月以后,湖南靖州茯苓市場的部分加工者率先將鮮茯苓收購價提高到12元,隨后又提高到13元,目的就是想通過鮮茯苓在人為干預下的非市場供求條件下的漲價,穩住茯苓價格,遏制住茯苓持續走跌的態勢。在茯苓每年數萬噸的交易面前,這樣的人為炒作何其幼稚!
世間萬物演化發展的規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就茯苓這個普普通通的常用中藥材來說,要在跌宕起伏的行情走勢中抓到財富機會,必須順應茯苓供求關系的變化,在千變萬化中準確判斷出有利于供應方的時機,這才是經營之道,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謀術小把戲。
四、2022年的種植規模對茯苓未來的市場走向的影響
以茯苓種植所需松木椴材的準備習慣,一般在春節前后就要將適宜種植茯苓的松木進行削皮、暴曬,按照松木直徑大小,暴曬的時間要在一個月到兩個月。云南各地鮮茯苓收購價格處于最高價14元時,就有相當多的種植群眾開始準備松木,當鮮茯苓價格跌至谷底——8元多的價格時,廣大種植戶已經完成了2022年的茯苓種植所需松木椴材的準備工作,面對茯苓跌價,種還是不種?種植戶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進行種植。
2015年之前,松脂產業火爆一時,云南省各地紛紛投資上馬松脂加工廠,那個時候,割取松脂成了廣大山區群眾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只要不砍樹,林業部門也睜只眼閉只眼任你折騰,然而好景不長,松脂的國內國際市場全面衰落,導致山區群眾賺錢無門,為了養家糊口,靠山吃山的的農民群眾不得不轉向發展茯苓種植,于是,楚雄州、普洱市等原松脂產量較大的州市轉型發展成為云南省重要的茯苓種植區。
正常情況下,每公斤鮮茯苓的種植成本在5元左右,意味著只要鮮茯苓的價格在5元以上,種植戶就能賺錢,盡管2010年茯苓大漲價之后又在2011年迅速轉身下跌,但鮮茯苓價格都多年穩定在5元以上,從這個角度看,種植茯苓幾乎沒有風險。目前,核桃跌至谷底且萎靡不振,終止茯苓雖然不可避免地要觸碰到林業政策的紅線,但許多農民群眾只能選擇種植茯苓這條道路,因為茯苓生長時間短,吹糠見米,同時市場風險小,經濟收益較高。
基于上述原因,即使鮮茯苓價格跌到8元一公斤,2022年的茯苓種植依然按部就班,穩步推進,這從茯苓菌種制作與銷售的情況就可以看出2022年的鮮茯苓種植情況并沒有受到跌價因素的較大影響。例如楚雄州,茯苓菌種制作場所集中分布在雙柏縣、楚雄市,不完全統計約有近20家,規模最大的,今年的制種量約300萬袋,最小的,也不少于70、80萬袋,扣除外銷到大理、臨滄、玉溪等州市的菌種,楚雄州今年所需的菌種約1300萬袋,相比2021年,增長12%。只要不出現惡劣氣候,2022年的鮮茯苓產量肯定要超過2021年的總產量。在此種植生產基礎上,可以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茯苓市場走向作出預判:茯苓丁、塊等成品的價格將持續走跌,在此期間,也會出現小幅反彈,但時間不會太長,畢竟供應量和需求量這兩個市場價格的決定因素已經左右了茯苓在2022年內的根本性走向。
(本文由楚雄州和康中藥材產銷協會13618784200供稿,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天地網平臺觀點,僅供業內同行交流。云南妙嶸生物科技科技有限公司楊炳和、楚雄吳慶康為本文提供圖片。本文已授權中藥材天地網刊發,因此,公眾號平臺上未聲明原創,任何網絡平臺、報刊雜志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資訊
- 1 浙貝母漲價 后市是否仍值得關注 29562
- 2 【產新觀察】川芎產量有所增加 ... 26968
- 3 藥財有道|眾商話說 2022年... 26857
- 4 “紅了”兩年的紅花新貨上市走低... 22155
- 5 威靈仙高價刺激家種發展 后市... 20476
- 1 藥財有道|眾商話說 2022年... 11
- 2 藥財有道|云南秦艽產地調查與走... 9
- 3 肉桂產新價低 是否孕育新的行情? 4
- 4 玄參需求不樂觀行情疲軟走低 3
- 5 金銀花進入產新期 “干旱”對行... 3
最新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文字不能超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