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該怎么保存?
中藥不僅對于疾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保健強身也有很好的功效,但是多數人對于中藥的存放方法不是很了解,那么怎么保存中藥比較好呢?
易生蟲藥材
對易生蟲的藥材,在保管過程中除了要勤檢查以外,還必須從杜絕害蟲來源、控制其傳播途徑、消除繁殖條件等方面著手,才能有效地保證其不受蟲害。因此,貯存這類藥材,如黨參、款冬花、薏苡仁、烏蛇等,首先要選擇干燥通風的庫房。庫內地面潮濕的,應加強通風,并可在地面上鋪放生石灰、爐灰、木炭等;架底墊木高到40cm以上,在墊木上最好銷上木板蘆席或油氈紙等以便隔潮。另外,對不同藥材可以采取密封、冷藏、熏蒸、對抗等適當的養護措施,以保證藥材不蟲蛀。
易走油發霉藥材
藥材少油發霉,能夠影響藥效,特別是發霉嚴重的,霉爛變質后能完全失去療效。藥材發霉,是指在藥材上寄生和繁殖了霉菌,稱為“霉變”。對這類藥材的保管,最忌悶熱。如牛膝、天冬、白術等保管不善,都可產生走油或霉變,故應置于通風干燥處,嚴防潮濕。
易變色及散失氣味藥材
部分花、葉、全草及果實種子類藥材,由于所含的色素、葉綠素及揮發油等,受溫度、濕度、空氣、陽光等的影響,易失去原有的色澤和氣味,如蓮須、紅花、丁香等。在貯存保管中應根據藥材的不同性質以及具體條件,進行妥善養護。貯存場所要干燥陰涼,嚴格控制庫的溫、濕度。貯存時間不宜過長,并要做到先進先出。最好單獨堆放,以免與其它有特殊氣味的藥材串味。
易融化、怕熱藥材
易融化、怕熱藥材主要指熔點比較低,受熱后容易粘連變形,或使結晶散發的那些藥材,如阿膠、兒茶、樟腦等。對這類藥材必須選擇能經常保持干燥陰涼的庫房,并將藥材包裝好或裝容器里。
易潮解、風化藥材
含有鹽類物質的結晶體藥材,在潮濕的地方或空氣中濕度大,都會受影響而逐漸融化。當開始融化時,一般稱為“返潮”或潮解,如芒硝、大青鹽等。對這類藥材應選擇陰涼、避風和避光的庫房,或在室內適宜的地方保管;包裝物以能防潮不通風為宜。
需要特殊保管的藥材
對毒劇麻藥、易燃性藥材及貴重藥類應根據各自的特殊性質進行分別保管。
誘發藥材變質的原因
溫度
藥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藥材質量發生變化。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藥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藥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藥物,受熱后又易于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于有利于蟲害、霉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藥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濕度
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藥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藥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藥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日光
日光對某些藥材的色素和葉綠素有破壞作用,能使藥材變色。所以紅色和綠色的藥材,不宜在陽光下久曬。
空氣
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藥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其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延伸閱讀——代煎中藥如何保存
在室溫25℃的情況下,常規代煎湯藥保存不宜超過7天,在冰箱0℃~5℃冷藏情況下,一般代煎湯藥不宜超過14天,而且在盛夏季節保存時間要相應縮短。
不同成分湯藥在同樣條件下,變質的程度和時間也不同。若藥液含全蝎、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者是熟地、黃精、紅棗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藥,保存時間會縮短,更容易變質。
因此,慢性病患者服用湯藥不要貪圖方便,一次煎煮過多。若發現藥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則屬變質,不可服用。代煎湯藥從冰箱取出后建議加熱煮沸后再服用。
聲 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聯系電話:028-60185688,郵箱:kefu@zyctd.com。
相關資訊
- 常見中藥保存方法
-
枸杞子,可將枸杞子用乙醇噴霧拌勻,然后用無毒的塑料袋裝好,排出空氣,封口存放,隨用隨取。此種方法既可防止蟲蛀,又可以使其色澤鮮艷如鮮品。也可將枸杞子置于冰箱中0-4℃保存?! ? 當歸 當...
- 夏季藥材如何妥善保存?
-
夏天到了,食物容易腐壞,藥材也是!人參、燕窩、冬蟲夏草等名貴的中藥材應該如何保管呢? 冬蟲夏草:可與藏紅花同貯 比黃金還貴的真菌——冬蟲夏...
- 常見養生中藥材如何保存?這些方法不知道就虧了
-
日常生活中注意養生,一直以來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中醫講既病防變、未病先防,中醫藥養生已經被更多的普通人所認知,生病吃中藥的人也越來越多。中藥講究藥食同源,嶺南幾乎家家戶戶都備有滋補、祛濕等藥材...
最新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文字不能超過200字!